欢迎来到中国绿网.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绿网在线 >> 绿网要闻 >> 省市亮点 >> 浏览文章
福建宁德古田县:一朵菌菇的成长故事(传承“四下基层”精神)
时间: 2024年01月03日 来源:融媒体 作者: 记者 孟祥夫
 

中国绿网讯 福建宁德古田县杉洋镇杉洋村,绿水青山间,一座座现代化菇棚顺着山势梯次排开,菇农们在菇棚架间穿梭忙碌,精心照看着劳动果实。

“这茬菌菇长势很好,每筒能采摘1斤多菌菇,产量比以前高。”菇农余新考说,今年扩大了种植规模,从原来的3万筒增长到了8.5万筒,“算下来,这一茬菌菇能多卖七八万元呢!”上世纪80年代末,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指导下,群众看准了菌菇产业,找到了一条增收的好路子,点亮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时代在变迁,技术在进步,菇棚也随之迭代升级。杉洋镇党委书记陈小芳介绍,先是茅草菇棚,后来有了彩钢瓦菇棚。种植条件改善,菌菇生产效益不断提升,群众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

进入新时代,如何推动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古田县党员、干部坚持践行“四下基层”,深入一线调研,走村串户听取群众意见。通过走访当地气象部门和科研单位,古田县党员、干部发现了新型光伏菇棚这个发展方向。然而,起初这一建议让老菇农们的心里没底。“大家对新事物需要有一个从认识到接受的过程。”参与调研的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心干部张海洋说。

深入群众宣传,倾听群众心声,在一线解决问题。接下来半年,县农业农村、气象、电力等部门组织开展联合调研,深入杉洋镇、吉巷乡、凤埔乡等菌菇种植基地,研究光伏菇棚内的温度、湿度、亮度是否适合菌菇生长;结合前期生产情况,计算配套成本、运营价格等;广泛收集和整理菇农、村干部等方面的意见建议,优化整体设计,为光伏菇棚添加隔离层、喷淋降温设施、温度检测设备等;引入保险,邀请农业专家面向菇农开展讲座,让菇农放心种。

尝到甜头的菇农们很快接受了光伏菇棚。县里也更有底了,向新理念、新技术要效益,决定大范围推广使用光伏菇棚。光伏菇棚实现“一地两用”,棚上发“绿色电”,棚下种“品质菇”,节约了水和煤,减少了烟尘、二氧化碳等排放。古田县委副书记郑圭冬介绍,2021年5月以来,古田县投资3亿多元,实施9个光伏菇棚项目,打造8个光伏菇棚基地,建设食用菌标准化生产菇棚426间。

冬日暖阳照在一排排光伏板上,棚内,一簇簇菌菇在恒湿恒温的环境中茁壮生长。杉洋镇光伏食用菌种植园区,分拣展示间、保鲜冷藏库、电力烘干厂等功能区有序排开,道路、供水、照明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点开手机,菇棚的温度、湿度等动态数据已连入古田县食用菌数字大脑运营中心,小小菌菇的生长信息跨越田间,飞向“云”端。

“新菇棚的菌菇,产量高,品质也好,能卖个好价钱。”菇农李铭芳说,以前菇棚出的一级菇只有四五成,价格也上不去。光伏菇棚保温保湿,出菇九成多为一级菇。李铭芳今年承包了8个标准化菇棚,种养10万筒菌菇。1筒菌菇能卖7元,刨去成本3元,净赚4元,菌菇种植的利润合计40万元左右。他还加工菌包,帮助其他菇农销售菌菇。

村集体收入增加了。在杉洋村,菇棚租金分成、保鲜库分成、烘干房分成,3项加起来,一年约20万元。企业跟着盈利了。光伏菇棚年发电量近1500万千瓦时,自用电约20%,80%的电上网,年均发电收入达到400多万元。一朵菌菇致富,一个产业兴村。杉洋村党总支书记叶惠兰说,今后还要在延伸产业链上下功夫。

村党总支领办专业合作社与大型商超签订购销合同;引进企业进行初加工,生产特色产品;开展网络直播带货,拓展销售渠道……菌菇特色产业正在希望的田野上茁壮成长。     (严冬 综合)

最新更新  
文章排行  
魅力章丘的“地标” 农
彩椒
产品订购
风电成为山东第三大电
莱山加快郝家庄旧村改
帐篷酒店的诱惑:和袋
财政收入增速止落回升
十八大15次提“生态文
南京黑作坊洋垃圾产塑
莫言:奖金买房子是玩笑
 
关于我们 | 合作支持 | 法律声明 | 免责声明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绿网在线(原中国绿网):中国绿色生态发展的综合展示平台,是中国与全球绿色生态发展的交流窗口,也是国内国际首家“传播绿色发展与多行业互动的综合交互型”网络媒介。本网所有编载、转载、摘录的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的观点,仅用于促进绿色发展与生态和谐的传播交流、信息互动,促进国内国际绿色生态的正能量发展和参考学习;本网所涉及内容,如侵犯了您的版权和隐私,请及时地联系我们删除!本网顾问律师:张学军 韦福田。 (鲁ICP备13003038号)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者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