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绿网讯 五莲县汪湖镇生家官庄村村民王树梅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她能从一名普通农妇,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基地务工,取得租金、股金、薪金收益,成为 “三 薪”农民。
“过去的穷山沟能过上现在这样的好日子,俺以前想都不敢想!”王树梅说,“村里的土地大多是横板岩风化地,土层薄、不保水、地力差,种一亩小麦只能收300斤,一年到头攒不下几个钱。 年轻人都在外打工,只有老人和孩子在家,近半数的土地都撂荒了。”资源匮乏的先天不足,成了乡村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生家官庄村一度成为村集体经济空壳且债务累累的小村、弱村。
“我们村处在五莲、莒县、诸城三县(市)交界,位置偏僻、山岭地多,土地碎片化严重;全村不到一百口人,村党支部连个固定办公场所都没有;土地抛荒、房屋闲置、老人留守,整个村庄没有一点生机。”回忆起2011年上任时村里百废待兴的情景,村党支部书记王飞记忆犹新。土地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生家官庄村最现实的可用资源。近年来,汪湖镇和生家官庄村两级班子坚持党建引领,探索抛荒土地高效综合利用之路,走出一条“寸土”生“寸金”的产业振兴新路。
增收不靠不等,致富敢闯敢拼。为破解土地撂荒、耕地小散碎问题,生家官庄村于2011年成立了五莲县第一家全体村民入股的土地合作社。村集体以房屋、机械等固定资产和集体土地入股,村民以土地入股,让零碎的土地成了成方连片的大田。以横板页岩为主的荒山秃岭,虽然庄稼产量低,但矿物质含量高,种出的水果口感好。2016年,生家官庄村成立乡巴佬林果合作社,引进32台套大型农业机械设备,采取深翻土、厚盖土、植壮苗、强配套的办法,改善林果种植条件,让水果种植业成为村庄特色产业。 (昶君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