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绿网讯 近日,经过青岛各个区市申报、“赛马”竞优、专家评审等环节,青岛10大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名单确定。
崂山区沙子口街道流清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即墨区龙泉街道莲花田园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平度市大泽山镇印象大泽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城阳区棘洪滩街道东毛西毛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莱西市水集街道产芝湖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胶州市洋河镇艾山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西海岸新区铁山街道杨家山里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莱西市龙水社区七星河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西海岸新区张家楼街道画美达尼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平度市崔家集镇向阳红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今年6月,青岛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高质量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意见》,提出遴选资源特色突出、基础设施完善、产业优势明显、组织坚强有力的片区,采取青岛市和各区(市)分级分类、梯次建设、同步推进的打法,坚持“一年打基础、两年见形象、三年出样板”,集聚资源要素,用3年时间,在全市集中打造10个左右的青岛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带动各区(市)建设30个左右的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这标志着我市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进入实质运行阶段。
全市上下迅速响应、积极行动,紧锣密鼓开展示范片区建设,7个涉农区市均成立了由区市党政领导任组长的工作专班或联席会议,共20个示范片区申报市级片区。市委农办牵头制发了《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规划建设中应把握要点》《青岛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导引》,组织各区市建设主体集中培训,聚焦“位”“人”“法”“规”“融”“钱”“地”“质”“精”“讲”十字关键,说清楚了示范片区“为什么干”“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指导各区市有序组织、有力推进片区建设,确保干准干实、干成第一。
青岛市委市政府明确以现场观摩推进乡村振兴的打法,强化实干实绩的鲜明导向,利用近半年时间对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进行“赛马”,看规划、看项目、看进度,比持久、比干劲、比效果,在火热的示范片区建设一线“亮绩”“赛绩”。
为助力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建设,青岛市推动人、地、钱等要素向示范片区倾斜,以“一揽子”支持政策,助力片区“加速跑”。
解决“人”的问题 建立青岛市乡村振兴专家顾问团,集聚国家、省、市专家40余名,覆盖农业经济、乡村规划、数字乡村、乡村治理等多个领域,在示范片区建设前期开展决策咨询、政策论证,在片区申报建设期间进行调研指导、助力科学规划,在片区建设过程中将参与观摩评比打分、调研建议、发展指导,在片区建设后期将参与制度成果总结推广等工作,借力外脑,提升全市乡村振兴科学决策、科学施策水平。
解决“地”的问题 在时下土地资源“寸土寸金”之时,青岛市亮出支持乡村振兴的“满满诚意”——日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制定专项土地支持政策,原则上,三年内每个市级示范片区给予50亩建设用地指标支持,主要用于符合国家和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求、具有较大示范带动作用的产业项目,以及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保障和规范示范片区土地利用。要求对建设的区市级示范片区,区市要重点倾斜,保障建设用地指标需求。
解决“钱”的问题 青岛市级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对市级示范片区建设进行奖补,区市也将配套出台扶持政策,撬动各类资本投向示范片区,确保每个示范片区总投入计划不低于市级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和奖补资金投入的2倍。同时,推动土地出让收入优先支持乡村振兴,明确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使用范围和计提方式,到2022年底,全市以及有关区市、功能区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要全部达到7%以上。
建立“差异化奖补”机制 以“鼓励先进”的原则给予“区别对待”,对有大变化、取得大效果的实行大支持、大奖补。在建设首年,给予每个片区金额相同的建设启动资金。之后,结合日常和年度建设情况,开展综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将示范片区分为三个等次,由市级财政给予差异化奖补,形成加压奋进、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建立全程“赛马”机制 把观摩评比作为“赛马”创优的基本制度,通过观摩亮绩、评比打分,互看互学、互比互促,推动各个示范片区争先进、创典型、树标杆。将评比打分结果纳入年度评估排名,作为兑现奖补的重要依据,全力抓推进、抓落地、抓见效。
建立督导考核机制 要求把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作为区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主抓的乡村振兴项目,各片区建立年度重点任务清单和重点项目清单,将任务细化到月、责任具体到人,形成环环相扣、督导落实、观摩评比、压茬推进的工作机制,确保示范片区建成“五个振兴”的共同体。
随着示范片区的加快推进,一批“产业兴、组织强、环境美、治理优、要素活、生活富”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将建设形成,成为青岛乡村全面振兴的缩影,从而以点带面、串珠成链,串联起青岛乡村振兴蓬勃发展的生动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