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营市全力抓实、抓细、抓好河湖长制各项工作,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河湖“清四乱”等专项整治常态化、规范化。聚焦河湖管理保护治理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堵点,精准发力、全力攻坚,全面打造美丽幸福河湖生态。
目前,河湖长制工作常态化列入市委常委会会议议题,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研究谋划,签发市级总河长令,审定印发工作要点,多次组织现场调研和专题研究,推动问题解决。同时,将河湖长制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纳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指标体系,把河长履职情况纳入年度组织部门对干部绩效考核。各市级河湖长和分管负责同志盯紧靠上,带头开展巡河,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一系列有效措施,推动河湖长制走深走实。
一座城市,有了水便有了灵气。夏日的支脉河,风景处处美,无论是青青芳草、苍翠树木,或是沿线的休闲广场、步道、湿地公园,都让人感受到原生态的美与奇。支脉河的嬗变,是河道治理管理的成果体现。近年来,东营市聚焦“持久水安全”开展系统治理,实施了支脉河治理二期工程,对西马楼拦河闸以上38公里河道主河槽进行了清淤疏浚。抢抓全省“根治水患、防治干旱”的重大历史机遇,在东营境内小清河流域防洪综合治理中,实施了支脉河综合治理,完成干流填筑堤防43.3公里,新建改建建筑物89座,支脉河防洪标准稳定达到20年一遇。此外,东营市聚焦“健康水生态”开展系统治理,以维持河道自然形态、涵养生态群落为重点,实施了生态连通工程,支脉河连通小清河疏挖5.2公里,保障生态流量,改善河道生态环境,维护河道健康生命。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拦河工程排查整治,妨碍行洪问题排查整治,河湖非法取土、采砂非法整治等专项行动。实施了河湖问题清理整治40天攻坚战行动,强力推进“老、大、难”问题整改,快速实现河湖问题实现动态清零。
河湖治理是流域治理,覆盖面广,任务重,迫切需要借助社会力量。东营市探索建立“政府+社会力量”河湖管护体系,建立了河管员队伍,实现了河道管理全覆盖。壮大民间“预备”队伍,全市聘请民间河长、义务河长、企业河长66名,确保河湖问题线索快受理、快核查、快处理。在全省率先实行河湖问题群众监督举报办法,建立河湖问题有奖举报制度,公布相关办法和举报方式,畅通公众监督参与渠道,鼓励全民参与河湖生态保护。组建注册志愿者6000余人的“河小青”志愿服务队,定期组织志愿服务活动,“河小青·青立方”助力治水攻坚志愿服务项目获得全国志愿服务项目银奖。
此外,东营市围绕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大力推进数字河湖建设。依托“大数据+监管”平台,整合天眼、智慧水务等系统,开发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与巡河APP平台,运用无人机航拍、河湖监控等一体化监控手段,参与河湖健康评估、岸线动态监控等河湖管理监督任务,不断提升河湖管护智慧化,进一步织密河湖管护网络,实现了河湖全方位、立体化管理,提升河湖水域岸线监控广度、精度和管理效能。以河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整合“人、盆、水、事”信息,集成河湖长制现有相关数据、卫星遥感、视频监控、群众监督、跨行业共享数据等信息,构建河湖管理数字化场景。
如今,东营市市级河长责任田从“一条河”转变为“一个流域”,将一个市领导负责一条河调整为一个市级河长负责一个流域。市河长办统一建立了四级河长通讯录,发放至每名河长手中,密切各级河长联系。责任落实从“宽松软”转变为“严紧硬”,全市干支流共配备市县乡村四级河长819名,437处河长制公示牌信息动态更新,主动公布河长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巡河工作从“上热下冷”转变为“同频共振”,各级河长开展徒步巡河,做好现场调研,巡河分为查看问题现场和召开河长联席会议两个阶段,现场通报情况,现场厘清责任,现场认领任务,确保每次巡河效果。研究问题从“以点为主”转变为“点面结合”,每季度组织相关部门利用无人机航拍和现场调研的方式,对流域实行全覆盖无缝隙人机结合排查,形成河湖问题影像视频片,直观全面反映问题,对重点问题现场通报,明确责任单位和整改时限,推动问题整改。(昶君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