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绿网.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城市要闻| 山东名家 | 绿色园区 | 三农在线 | 绿色法治 | 旅游品牌 | 名医名药 | 科教品牌  
绿色城镇| 绿企风采 | 金融税务 | 绿色地产 | 绿色交管 | 生活尚品 | 网友推荐 | 绿色产品
当前位置:绿网在线 >> 山东绿网 >> 城市要闻 >> 浏览文章
威海:科技创新跑出“加速度”
时间: 2022年01月16日 来源:互联网 作者: 丁宇飞
 

       山东绿网讯    最近,由哈工大(威海)承担的海空天一体化观测项目成功入选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暨驻鲁部属高校“十四五”服务山东重点建设专项项目,获批资金近亿元。从项目指南、规划的编写一直到申报、立项,威海市科技局事无巨细为校方提供帮助,最终用一份沉甸甸的“跨年大礼”为2022年开了一个好头。

  海空天一体化观测项目是哈工大在威海本土生根发芽的重大科研项目,对威海全域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城意义重大。“这个项目是全市体量最大的科技创新项目。”威海市科技局科技规划与资源配置管理科科长隋向辉说,“我们已经建立项目专员制度,提供跟踪式、保姆式服务,定期会同项目实施单位一起解决推进过程中的困难问题。”与哈工大(威海)的合作,是威海深度推进产学研合作的缩影。近年来,威海聚焦企业需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与25家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战略联盟关系、与18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仅去年开展的各类对接交流活动中就促成产学研合作130余项。去年,威海所辖四个区市全部获评省级技术转移先进县(市、区),是全省唯一实现所辖区市全部获评省级技术转移先进县(市、区)的地级市。

  威海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继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创新平台与产业、企业精准对接,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支持企业引进培育创新人才,更加精准地集聚创新资源。今年元旦刚过,威海市科技局就制定了新一年的“作战图”,重点围绕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深化“三链”融合、增强企业创新实力以及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合作等方面,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而为威海科技创新提供“硬核支撑”的就是“1+4+N”创新平台体系。目前,这一体系已纳入平台24家、延伸设立创新机构118家,会聚任露泉、杜善义、姚建铨等院士21人,国家级、省级领军人才64人,博士学位人才303人。2021年,作为“1+4+N”创新平台体系中的“1”——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就组织开展了400余次“双走进”活动,发布科技成果300多项,解决企业技术需求146项。整个平台体系已累计孵化企业229家,形成产值超过100亿元。

  随着各类创新要素集聚,威海企业创新能力大幅跨越,跑出了“加速度”。 2015年,威海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仅为38.83%,2021年达到68.21%,居全省第一;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突破1000家,居全省第六位;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到1870家,居全省第五位。1月7日,科技部发布通知,支持全国新一批共25个城市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威海榜上有名。威海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水平建设创新型城市成功纳入国家区域创新战略布局。   (昶君综合)

最新更新  
文章排行  
魅力章丘的“地标” 农
彩椒
产品订购
风电成为山东第三大电
莱山加快郝家庄旧村改
帐篷酒店的诱惑:和袋
财政收入增速止落回升
十八大15次提“生态文
南京黑作坊洋垃圾产塑
莫言:奖金买房子是玩笑
 
关于我们 | 合作支持 | 法律声明 | 免责声明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绿网在线(原中国绿网):中国绿色生态发展的综合展示平台,是中国与全球绿色生态发展的交流窗口,也是国内国际首家“传播绿色发展与多行业互动的综合交互型”网络媒介。本网所有编载、转载、摘录的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的观点,仅用于促进绿色发展与生态和谐的传播交流、信息互动,促进国内国际绿色生态的正能量发展和参考学习;本网所涉及内容,如侵犯了您的版权和隐私,请及时地联系我们删除!本网顾问律师:张学军 韦福田。 (鲁ICP备13003038号)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者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