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绿网讯 沿肥城市康汇河步行,碧波粼粼,水鸟嬉戏,两岸柳树成行,岸坡灌木丛生,宛如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两年前,这里还杂草丛生呢,人们路过都恨不得绕开走。”市民孟庆玲说。在河道下游,一座日产6万吨的再生水厂正在加紧施工,废水在此经深度处理后,供化工园区和企业做生产用水,为循环发展提供支撑。“未来,更多的城中公园里都有新水面,清水绕城的美景也将成为常态。”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领导小组工作人员李钦雨说。
对全市河湖,泰安采取“建设、管理、维护”一体化修复模式,通过截污清淤、建设湿地,有效改善水质,提升生态环境,保障了大汶河流域水质安全达标。目前,全市开展河道治理长度151公里,新改扩建污水处理厂18处、建设湿地21处,新增湿地面积556.2公顷,全市3个国控断面水质全部达标。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以泰山为重点区域,科学部署了地质环境、土地整治、水环境、生物多样性、监管能力建设等5大类工程、67个项目,总投资166.37亿元。目前,已完工项目49个、子项目294个。
“我们坚持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生命共同体看待,打通‘关节’,疏通‘经脉’,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泰安市委书记崔洪刚说。“以前没流转土地的时候,守着山疙瘩干瞪眼,现在冬季在家也能打工挣钱了。”在新泰市羊流镇朝阳村,刚收完百合根茎不久的村民王更迎乐呵呵地说。
搭上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快车”,村里昔日的荒山野岭摇身变成田园综合体,农区也是景区、田园更加美丽、农产品销路更广,增加就业岗位300多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还培育了新型产业,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游则游,带动经济发展。泰安市采用“工矿废弃地复垦+破损山体治理”模式,对项目综合立项、一体化设计、立体化治理、系统化修复,成功实现了治污、增绿与整地、增效的和谐统一。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矿山生态修复面积1121.4公顷,采煤塌陷地治理面积9320.1公顷,土地整治面积2.7万公顷。 (昶君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