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绿网讯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20年,山东农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0190.6亿元人民币,提前两年完成既定规划目标。考虑到2020年疫情防控形势,这份成绩得来不易。作为农业大省的山东,也是农业科技大省;近年来,山东省农科院怀揣初心、肩扛使命、脚沾泥土、心装百姓,在科研立项经费、人才引进培养、国际交流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连续取得重大突破,多项举措系全国首创,为山东农业发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为破除制约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2020年4月,山东省农科院聚焦13个农产品品牌(寿光蔬菜、菏泽牡丹、沾化冬枣等),首批建设了十大产业技术研究院。通过构建开放的新型研发服务平台、供需紧密结合的创新机制、科企优质资源的共享体系等,加速科技成果产出和转移转化。截止2020年底,共建成75家产研院,基本实现对山东主要优势农业产业全覆盖。2020年10月,山东省农科院成功举办首届科技成果秋季拍卖会,敲响山东农业科技成果拍卖“第一槌”。本次拍卖会,吸引了来自山东省内外147家企业参与,其中民营企业106家。经过激烈角逐,24项参拍成果全部拍出,起拍价格5430.6万元,最终成交价格11045万元,溢价率达103.38%。
据了解,2020年以来,该院制定出台“1+7”政策办法,建立省级农科院院所两级法人治理结构下的成果转化管理新模式,由专门公司进行专业化、市场化运作,对全院成果转化工作进行系统设计和部署,力求实现成果转化效益最大化。探索打造可复制能推广的齐鲁样板。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山东省农科院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上凝神聚气,持续发力。2020年6月,山东省农科院召开建设乡村振兴科技支撑型齐鲁样板示范县(市)动员大会召开,在烟台招远、临沂费县、菏泽郓城3个县(市),利用3年时间,选派300人,投资3亿以上,打造30个单体示范样板。在乡村振兴中融入科技要素,把专家的优秀科研成果变成产品,打造好农科品牌……山东省农科院积极探索打造可复制能推广的齐鲁样板,把为当地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作为根本目的;把研究成果送到农民手中,打通实验室和田间地头最后一公里。
此外,该院还在各示范点积极探索“1+N”科技支撑模式。积极探索合作类、新型经营主体、农业发展形态等三大类型科技支撑模式,探索打造“科研所+专业农业镇” 产业兴镇、“科研所+特色产业村” 产业兴村、“科技+地方企业”、“科技+农业龙头企业”、“科技+农业服务公司”、“科技+园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循环农业、智慧农业、精准农业等科技支撑模式。 (昶君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