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绿网讯 近日,首都金融业发展与“两区”建设新闻发布会举行。记者会上从北京市金融监管局获悉,金融领域“两区”建设任务措施102条,目前已落地 43项,落地率42%。一大批创新性、引领性重磅级项目落地,成果丰硕。
在北京,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率先落地,进一步拓宽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退出渠道。首支S基金——北京清科和嘉二期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在京设立,与份额转让试点形成合力,优化本市私募股权基金退出生态体系。首批两单基金份额转让交易通过北京股权交易中心完成转让,标志着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实现“零”的突破。在金融领域开放方面,北京频频取得新进展。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在京设立,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在京获批,璟泉资本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完成注册。外资投资机构参与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境外投资试点,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北京市试点额度增至100亿美元。
目前,橡树资本子公司、东方汇理子公司已获批参与北京市QDLP试点,并分获5亿美元、3亿美元试点额度。征信评级市场进一步开放,继标普、惠誉进入境内信用评级市场后,经人民银行总行批准,个人征信机构朴道征信有限公司在北京设立。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成为北京市首家获得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的外商独资银行。北京跨境金融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赋予中关村科创企业更多跨境金融选择权,再次升级中关村外债便利化试点政策,外债便利化试点额度由500万美元提高到1000万美元,试点一次性外债登记,支持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推进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
2020年12月15日,北京率先开展试点业务全流程实环境测试,选定2家商业银行分布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经济技术开发区、CBD和望京4个重点区域的4家支行网点上线测试。推动重点行业跨境业务便利化,在全国率先实施对外承包工程类优质诚信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便利化试点,截至2020年末结算金额超过6亿元人民币。全国率先实施承包工程企业境外资金集中管理,核准3家企业在4国开立境外资金集中管理账户,统一调配资金超50亿美元,企业资金使用成本降低10%。
在北京,金融科技创新不断扩容。数字人民币冬奥出行场景率先落地,首张数字人民币购买的地铁票和冬奥特色数字人民币可穿戴设备钱包亮相北京地铁大兴机场线,标志着数字人民币冬奥会场景试点取得阶段性进展,为北京建设法定数字货币试验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提升。推动北京产权交易所成为全国首家实现实物资产跨境交易场内外汇结算和外汇原币划转的交易所,提升外汇资金结算效率,降低交易双方成本。支持汽车金融公司开展跨境融资,目前跨境融资额达184亿元。支持符合条件的财务公司开展买方信贷和延伸产业链金融服务,延伸产业链金融业务规模达223亿元。开展海关关税保证保险试点,累计服务通关企业799家次,提供风险保障54亿元。一批标志性金融机构在京落地展业,部分机构还将目光投向了城市副中心。全国第五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银河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获中国银保监会批复开业,正式落户北京,至此,全国五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齐聚北京。全国首家外商独资货币经纪公司——上田八木货币经纪(中国)有限公司、首家以新设方式在京成立的外资控股券商——大和证券落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