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绿网讯 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是党中央着眼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新时代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
2020年以来,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成为海南的专属名词。从“顺利开局”到“蓬勃展开”,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篇章,正在南海之滨激情谱写:28天就控制疫情,实现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6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64.97万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全部脱贫;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5%,企业和个人所得税优惠、进口原辅料和交通工具及游艇“零关税”正面清单、高端紧缺人才清单管理办法等政策相继落地,自贸港建设早期收获凸显……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和自贸港建设“三个大考”,海南交出了令全省人民满意的“三张答卷”。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展望“十四五”,迎来发展“黄金机遇期”和“重要窗口期”的海南,再一次站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初步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推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这是海南经济高质量发展从“调理肌体”转向“强身健体”的五年,是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打基础的五年。海南将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大胆创新,坚持“闯”为基调、“稳”为基础,远近结合、小步快跑,切实扛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海南担当。心怀“国之大者”,方能扛起历史担当。如果把国内国际“双循环”比作一个“8”字形,那么,凭借自贸港众多特殊的政策和优越的区位优势,海南可以成为那个交点,从而使得海南自由贸易港能够在配置全球资源当中成为一个重要的节点。
立足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交汇点上,对内,海南要对接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对外,要吸引全球优质资源集聚,成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反应炉”。海南省政协委员韩明认为,从国家层面讲,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畅通国内大循环和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对海南而言,要建成全球独一无二、竞争力强的自贸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利用自贸港优势,在服务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找准发展定位,找到发展机遇。“2020年,虽然上半年海南经济受疫情影响有所下滑,但在下半年实现了‘V’字型逆转,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是极其不容易的。”海南省政协委员李仁君说,去年以来,各项海南自贸港政策先后落地,红利不断释放,人才相继涌入,各项指标均显示海南自贸港建设实现良好开局,接下来应该一步一个脚印,“小步快跑”建设自贸港。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十四五”期间,海南要实现从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这让来自基层的海南省人大代表陈飘着实激动了一番。在他眼里,这五年,是海南的农村打赢“翻身仗”的最佳时机。“乡村振兴,人才必不可少;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兴旺。”陈飘认为,现阶段,农村最缺懂技术、做产业、善经营、抓党建的人才,希望更多有能力有情怀的人可以沉到基层,助力乡村振兴,这也是广大基层群众的愿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要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人民为中心,用政府的‘紧日子’换取老百姓的‘好日子’。”省委书记沈晓明在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情真意切。
正如沈晓明所说,未来五年,是海南经济高质量发展从“调理肌体”转向“强身健体”的五年,是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打基础、栽“桃树”的五年。海南将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大胆创新,坚持“闯”为基调、“稳”为基础、远近结合、小步快跑,切实扛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海南担当。 (严冬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