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网讯 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系统。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内的清洁能源是能源低碳发展的主力军。
风力发电占据了其中可观的规模。据《人民日报》报道,在山东省寿光市,庞大的风车群在滩涂盐田上运行,充分利用沿海地区风能资源充足的优势,积极引进新能源开发企业在开阔滩涂盐田上建设风力发电项目,输出绿色清洁能源。在广东省珠海市桂山岛附近,海上风机带来的风力发电不仅可以助力解决海岛供电问题,还能够实现二氧化碳减排,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20年7月,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1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福清市成功并网发电。这台目前单机容量亚洲最大、全球第二的海上风电机组,在年平均10米/秒的风速下,单台机组每年输送的清洁电能可满足2万个三口之家的用电需求,减少燃煤消耗1.28万吨、二氧化碳排放3.35万吨。据统计,我国风电装机规模持续扩大,稳居全球第一。2020年前10个月,全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829万千瓦,同比增长363万千瓦。
光伏发电产业同样是清洁能源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河北将光伏扶贫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自2015年开始试点到2019年底,河北建成光伏扶贫电站发电装机容量达392.3万千瓦,投资约268亿元,装机规模居中国首位。2020年,位于内蒙古达拉特旗的光伏发电领跑奖励基地1号项目落成,装机容量69.03兆瓦,年发电量可达20亿度,产值6.2亿元,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沙漠集中式光伏电站。清洁能源不但要清洁,更需要平价。据国家发改委2020年8月公布的信息,2020年风电平价上网项目装机规模1139.67万千瓦、光伏发电平价上网项目装机规模3305.06万千瓦。国家发改委负责人指出,初步测算,2020年风电、光伏发电平价上网项目将拉动投资总额约2200亿元,并新增大量就业岗位,对于稳投资、稳增长、稳就业具有现实意义。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稍早前在中国综合能源服务产业高峰论坛上表示,想要完成2060年“碳中和”目标,最关键的是加快推进能源供给侧的改革、创新,提高清洁能源或零碳、低碳能源中占比。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近年来推动氢能以及氢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成为新的方向之一。氢能发展前景广阔,是全球能源技术革命的重要方向,加快发展氢能产业,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推动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
国际氢能委员会预计,到2050年,氢能将承担全球18%的能源终端需求,可能创造超过2.5万亿美元的市场价值,减少6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燃料电池汽车将占据全球车辆的20%至25%,届时氢能将成为与汽油、柴油并列的终端能源体系消费主体。与此同时,我国近年来的能源消费向清洁能源加快转变,获得了切实的成效。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煤炭消费比重历史性地降至60%以下,并且提前两年完成煤电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目标任务;2017年至2020年,天然气产量连续4年增产超100亿立方米,油气增储上产成效显著。“十三五”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年均增长约12%,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均居世界首位;截至2019年,煤电装机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比例为51.95%,较2015年下降7.05个百分点。能源供应体系正由以煤炭为主向多元化转变,可再生能源逐步成为新增电源装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