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绿网.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城市要闻| 山东名家 | 绿色园区 | 三农在线 | 绿色法治 | 旅游品牌 | 名医名药 | 科教品牌  
绿色城镇| 绿企风采 | 金融税务 | 绿色地产 | 绿色交管 | 生活尚品 | 网友推荐 | 绿色产品
当前位置:绿网在线 >> 山东绿网 >> 城市要闻 >> 浏览文章
山东临沭县朱村:“支前模范村”受支援 沂蒙革命老区奔小康
时间: 2020年12月01日 来源:互联网 作者: 记者 袁军宝 吴书光
 

    山东绿网讯  25日,在沂蒙革命老区山东省临沭县,投资1亿余元的朱村沭河大桥通车,从朱村到县城的车程缩短至半小时。“今后,俺村的葡萄、梨、柳编产品等农副产品往外运输更方便了,日子肯定会更红火。”看到大桥通车,临沭县曹庄镇朱村党支部书记王济钦难掩兴奋。

  从村东口进入朱村,平坦的水泥路一路向西,几位老人正沐浴着阳光,在一处街角下棋、聊天。“现在我们都过上了好日子,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环境卫生好,这不就是小康嘛!”90岁的“老支前”王克昌言语间满满的幸福感。时间回到70多年前,这里是军民同心、英勇抗日的红色热土。沭河之滨的临沭曾是山东和滨海地区党政军领导机关驻地,朱村更是远近闻名的“红村”:这里有临沭最早的农村党支部,是八路军“钢八连”的成名处、“支前模范村”。革命战争时期,朱村先后近百人参军,共有8名村民牺牲,村民还踊跃腾房子、筹军粮、抬担架、救伤员。

  吃水不忘挖井人。近年来,当地政府加大对朱村等“红色村庄”的帮扶力度,昔日“支前模范村”得到大力“支援”。在朱村附近,沭河东岸滨河大道、沿河路等周边道路工程陆续建成,产业随之快速发展。在朱村现代农业示范园,葡萄园和梨园的种植面积已有约800亩,并且逐步延伸出采摘、休闲观光游、垂钓等功能。在示范园里承包3亩半梨园的王济山说,去年仅梨子就卖了3万多元,增收致富越来越有劲头。传统的柳编产业实现“脱胎换骨”。村里引进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由该企业负责柳编产品设计、打样、销售,大量朱村村民在家搞柳编,实现就近就业。“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很满意。”居家从事柳编业的村民张学英说。

  2019年,朱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万元,是2013年的1.6倍。朱村还新建了综合服务中心、扩建了小学操场,先后被评为“全国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村”“全国文明村”。奔向小康的朱村人正铆足干劲,借“红色气质”谋划新的振兴。临沭县委书记刘飞说,近年来临沭县多次在朱村召开县委常委会,明确了建设沂蒙精神传承村、老区人民红火生活样板村、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点的工作思路。

  在朱村东侧,红色朱村改造提升项目工地上热火朝天。临沭县曹庄镇党委书记高志远说,今年初,曹庄镇统筹疫情防控与项目改造,仅用一周就整理出180亩地,正改造提升村史馆、民俗馆、支前馆、治淮馆等,明年7月前投入运行,以更好地保存住红色记忆、传承好红色基因。

最新更新  
文章排行  
魅力章丘的“地标” 农
彩椒
产品订购
风电成为山东第三大电
莱山加快郝家庄旧村改
帐篷酒店的诱惑:和袋
财政收入增速止落回升
十八大15次提“生态文
南京黑作坊洋垃圾产塑
莫言:奖金买房子是玩笑
 
关于我们 | 合作支持 | 法律声明 | 免责声明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绿网在线(原中国绿网):中国绿色生态发展的综合展示平台,是中国与全球绿色生态发展的交流窗口,也是国内国际首家“传播绿色发展与多行业互动的综合交互型”网络媒介。本网所有编载、转载、摘录的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的观点,仅用于促进绿色发展与生态和谐的传播交流、信息互动,促进国内国际绿色生态的正能量发展和参考学习;本网所涉及内容,如侵犯了您的版权和隐私,请及时地联系我们删除!本网顾问律师:张学军 韦福田。 (鲁ICP备13003038号)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者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