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绿网讯 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北京自贸试验区)28日上午揭牌,标志着北京自贸试验区正式成立。昨日下午,在北京市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北京市副市长杨晋柏介绍了《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主要内容和开放创新措施的特色和亮点。北京自贸试验区通过一系列先行先试改革,为我国深度参与新一轮全球经贸治理开辟新路径、贡献新智慧。
亮点1: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探索推荐制人才引进模式。助力打造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点优化人才供给、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创业生态的营造。如:探索推荐制人才引进模式;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居留许可审批流程;探索建立过往资历认可机制;探索国际数字产品专利、版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探索实施综合用地模式;探索实行产业链供地;亮点2:高质量发展优势产业,探索开展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试点。通过北京优势产业的发展与开放,增强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例如:在金融领域,探索开展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试点。在商务服务领域,在首都国际机场周边打造功能完善的组团式会展综合体。在文化领域,鼓励海外文物回流,积极研究调整现行进口税收政策;探索创新综合保税区内国际高端艺术展品担保监管模式。在航空服务领域,推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扩大包括第五航权在内的航权安排;对符合列目规则的航空专用零部件,研究单独设立本国子目;亮点3:创新数字经济发展环境,在数据产品进出口等方面先行先试。通过一系列高水平数字经济先行先试改革,为我国深度参与新一轮全球经贸治理开辟新路径、贡献新智慧。《总体方案》提出,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探索符合国情的数字贸易发展规则,加强跨境数据保护规制合作,促进数字证书和电子签名的国际互认;探索建设国际信息产业和数字贸易港,在软件实名认证、数据产地标签识别、数据产品进出口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建立适应海外客户需求的网站备案制度;亮点4:探索京津冀协同发展新路径,鼓励三地抱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北京自贸试验区的建设,推动形成京津冀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总体方案》提出,在城市副中心探索实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设立全国自愿减排等碳交易中心、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设立专营机构;深化京津冀自贸试验区产业链协同发展,探索建立总部-生产基地、园区共建、整体搬迁等多元化产业对接合作模式,鼓励京津冀三地自贸试验区抱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共建、共享境内外合作园区;亮点5: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更多外资银行将获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北京是国家的金融管理中心,《总体方案》中这部分内容占了近1/4,提出允许更多外资银行获得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推动重点行业跨境人民币业务和外汇业务便利化;探索赋予中关村科创企业更多跨境金融选择权,逐步实现区内非金融企业外债项下完全可兑换;开展区内企业外债一次性登记,不再逐笔登记;允许区内注册的融资租赁母公司和子公司共享企业外债额度;将区内注册的内资融资租赁企业试点确认工作委托给北京市主管部门;亮点6: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开展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药品试点。在推动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两方面,《总体方案》中提出试行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开展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药品试点工作;允许境外知名仲裁机构及争议解决机构合规提供仲裁服务;充分利用现有审判资源,为金融诉讼提供绿色通道等政策。
数字经济--北京自贸试验区将开展数据跨境流动试点。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杨秀玲表示,之所以数字经济成为北京自贸试验区的三大特征之一,就在于北京是全国数字经济的创新源头、开放源头,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领军城市。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6.2%。北京市数字经济占全市GDP的比重为52.2%,数字经济支撑和引领发展的特征十分明显。
为落实好北京自贸试验区的方案,市经信局出台了《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行动纲要》,将以自贸试验区的建设为新起点,大力发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中的赋能作用,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在扩大开放中的引领作用,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