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绿网讯 最近,随着第四届乳山(国际)国际牡蛎文化节成功举办,乳山“网红”牡蛎的热度进一步提升。从以往“论堆卖”,到现在“论个卖”,从本地自给自足到全网供不应求,从名不见经传的海产“土货”到享誉国内外的生鲜“大咖”……短短几年时间,凭借品质好、品种优、品牌响,乳山跻身全省乃至全国牡蛎产业新高地,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牡蛎之乡”。而牡蛎,也成功“解锁”乳山特色海洋经济。
来自乳山市海洋发展局的数据显示,乳山牡蛎养殖面积8万亩,年产量30万吨,产值24亿元。数字的背后,凝结了太多奋斗的故事。在乳山市海阳所镇西黄岛村,王志刚是个远近闻名的 “牡蛎大王”。他从事牡蛎养殖近20年,养殖面积从最初的150亩发展到现如今7000亩,年产值从当年的“赔本赚吆喝”到如今的千万元。可以说,王志刚的经历见证了“乳山牡蛎”品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全过程。
随着牡蛎的“长大”,王志刚也成为央视等媒体“常客”。众多记者带着对牡蛎美味的向往和对渔民发家致富的“探秘”心理前来采访。而对于王志刚来说,牡蛎确实让他“解锁”了发家致富之路,他也以多年来的经验和积累,随乳山市海洋经济一起转型升级,“解锁”发展新动能。在得知乳山市海洋与渔业局引进了“三倍体牡蛎”后,他购买了一批牡蛎苗尝试养殖。牡蛎三倍体养殖技术,突破了乳山牡蛎养殖的“瓶颈”。种牡蛎不排卵,在温度高的时候依然会继续生长,有效的解决了夏天牡蛎无法上市的空档期。引进了三倍体牡蛎养殖以后,牡蛎的生长速度加快了、产量也提高了,市场上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
“三倍体牡蛎可以全年生长,而且个头更大,肉质更肥美,大的能长到成人手掌这么长,基本都是论只卖,一只新品种牡蛎抵得上普通牡蛎一斤的价钱。”王志刚说,新品种三倍体牡蛎较普通牡蛎生长速度可以提高30%,单体价格能卖到几十块。一个夏天,他能有百万元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