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绿网讯 钢厂仍在,却不再生产一吨钢铁。有着60年辉煌历史的山钢集团济钢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济钢”),2017年7月实施“关停主业、转型发展”战略,成为我国首家全面关停钢铁主业的千万吨级城市钢企。不到两年时间里,济钢资产处置临近尾声,2万余名职工分流安置基本完成,创下国内同行业关停规模最大、安置人数最多、安置期最短的纪录。
钢铁主业没了,济钢怎么办?在各级政府支持下,“无钢”的济钢通过盘活人力、资产、技术等自身优势资源,产值快速回升,绿色转型成效明显,职工“吃饭”有了保证,产业接续逐步走上正轨。当下,济钢正瞄准新动能加速布局新产业,“新济钢”将更加高端、更加绿色、更具特色、更有活力。
痛!钢铁主业全线关停。“我宣布,济钢3200高炉现在停炉!”2017年6月29日,随着时任济钢炼铁厂厂长李丙来一声指令,济钢3200高炉1号和3号出铁口顺利出完最后一炉铁水,济钢钢铁产线停产工作拉开帷幕。
始建于1958年的济钢,是新中国第一批地方骨干钢铁企业、济南市工业支柱企业。巅峰时期,济钢的钢铁产能超过1200万吨,位居中国十大钢企行列。风云一甲子,济钢产钢过亿吨,贡献利税350多亿元,养活了无数济南家庭。但在国家推动钢铁产业“去产能,调结构”和济南着力治理大气污染的背景下,济钢走到了十字路口。“济钢地处泉城济南,与沿海钢企相比,物流成本高,效益相对低,环保压力大。”济钢董事长薄涛说,在国家推动钢铁去产能、调结构和济南着力治理大气污染的背景下,济钢同样需要做出大贡献。
2016年底,济钢“关停主业,转型发展”的战略方案获得山东省政府正式批准。方案要求2017年底之前,济钢的钢铁产线安全停产;停产3个月内,基本完成职工分流安置工作。山东省政府成立工作组,有针对性地提出“安全停产、职工安置、项目落地、转型发展”四大战役。千万吨级钢铁企业整体关停主业,国内还没有先例。“从最坏处着眼,从最难处着手,做最充分的准备。”济钢总经理苗刚介绍,济钢建立了“全流程确认、全方位互保”工作机制,统筹谋划,做到方案无缺陷、风险有预案、责任有界定、领导有抓手,环环相扣,稳中求进。济钢还就停产过程做了22次桌面演练,从源头梳理风险点。在“要求高于平时、纪律严于平时、处分重于平时、问责快于平时”的责任标准下,2017年7月8日,济钢钢铁产线正式关停。薄涛说,停产过程整体平稳,有惊无险,未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像做梦一样。这么大的钢厂,说关就关了。”李丙来说,包括3200高炉在内的许多装备,只用了几年时间,与设计寿命相比还是新的。亲手将自己建设起来的设备停掉、拆掉,怎能不让人心痛?2017年7月济钢关停钢铁主业,当年10月钢铁价格就走出了低谷,许多亏损企业大把盈利。当记者问薄涛是否“关早了”,他回答说,短期利润那是“小利益”,长远发展才是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