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绿网讯 大运河北京段全长82公里,横跨昌平、海淀、西城、东城、朝阳、通州六区,沿线文物等级高、分布密集、时代跨度长、类型丰富,既是明清北京城连接西北部园林的纽带,也是古代中国连接南北方的大动脉,现在还是连接北京中心城与副中心的项链,地位重要。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在58个遗产点中,北京共有4处,其中就包括在2007年考古挖掘过程中重现的玉河古河道及澄清中闸(东不压桥)。其余2处遗产点为通惠河通州段河道及西城区澄清上闸(万宁桥)。同年,玉河二期南段保护工程启动,从平安大街到北河沿大街,全长600余米。2017年8月,玉河二期提升改造工程完成,沿岸绿化更加细致,并增设了百余米长的运河文化长廊,重现了700多年前“水穿街巷”的盛世美景。
目前北京市正在抓紧编制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规划,遗址中的都龙王庙、九龙池等重点文物修缮方案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去年9月,占地规模初定5.6平方公里的大运河源头白浮泉遗址公园已启动征集设计方案。遗址公园建成后将有望恢复“龙泉漱玉”景观。元代郭守敬为引水济漕,引昌平龙山白浮泉,并在源头处修建了九龙池,泉水自青石雕刻的九个龙头流水口喷涌而出,得“龙泉漱玉”之誉,是燕平八景之一。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大运河北京段纵贯千年,横跨六区,在北京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见证了城市的沧桑巨变,承载了宝贵的文化记忆。大运河为北京这座城市打下了古老的文化印记,又将再次以合适的路径与现代城市重新连接。如今,这条古老的运河正在走上“复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