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网讯 8月的威宁,处处绿意盎然,生机勃发。回望毕节试验区成立30周年以来,作为试验区中的“试验田”, 威宁自治县紧紧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齐头并进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中生态建设是县委、县政府和全县广大干群浓墨重彩绘就的精彩一笔。30年来,该县坚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生态建设呈现出森林资源总量不断增加、森林质量不断提升、生态功能不断增强、生态意识不断提高等巨大变化,取得了丰硕的生态建设成果。
生态环境改变:从荒山秃岭到绿树满坡。立秋时节,笔者沿着326国道,驱车来到盐仓镇兴发村马吃水的威宁雨季华山松造林示范点,但见一片盛大的华山松林,松涛阵阵,鸟鸣啾啾,生机勃发,绿意盎然。“曾经,马吃水一带土法炼锌炉到处冒烟,黑烟滚滚,脆弱的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石漠化越来越严重。当年7月份,林业部门组织华山松雨季营养坨造林之后,在我们的精心管护下,如今已变成为一片新天地,可以说是荒山秃岭绿满坡,生态效益初步凸显。”盐仓镇林业站站长朱大军高兴地说。
这仅是30年来该县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30年来,全县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林业生态修复工程,成功走出了“越垦越穷”的生态恶化怪圈,生态环境从荒山秃岭蝶变成绿树满坡。有一组数据,最能说明威宁县生态建设的成就。30年来,全县森林面积从224万亩增加到404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3.8%增长到41.22%,森林蓄积量从245.63万立方米增加到1468万立方米,实现了森林资源的持续同步增长;累计完成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公益林营造林69.45万亩,退耕还林营造林73.65万亩,治理石漠化面积164.5平方公里。
生态效益凸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盐仓镇东南角的大坟梁子,是周边团结、盐仓、邓营、娱满等村寨的重要水源地。然而有一段时间,由于毁林开荒、乱砍滥伐十分严重,美好的生态几乎遭到严重的破坏,哗哗流淌的数条溪水断流甚至消失。为了遏制生态的恶化,2002年,盐仓镇在大坟梁实施退耕还林2800亩。如今,通过十多年的精心管护,昔日的一块块洋芋地,摇身变成了一片片树林。远远望去,密密麻麻,碧浪翻滚,穿行其间,空气清新,舒适无比。
“因为是退耕还林,盐仓、邓营等村涉及的农民,每年获得了数百元到上千元不等的补助资金,有效改善了生活。”朱大军说。这在威宁不是特例。数据显示,30年来,全县第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完成造林11.1万亩,2.2万户农户获得补助资金2.35亿元;新一轮退耕还林完成造林19.25万亩,获得补助资金2.31亿元,覆盖农户2.75万户,其中贫困农户6500户3.1万人。“通过退耕还林,实施农户不仅有了可靠的钱粮现金补助,而且还能腾出富余劳动力进行多种经营、副业生产和外出务工,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该县林业局负责人说。30年来,该县树立“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理念,将林业生态建设作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脱贫攻坚的大产业来抓,大力发展以核桃、樱桃、石榴、苹果、油茶等特色经果林54万亩,培育壮大涉林经济组织113家,按照“林旅一体化”的发展思路,着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到2017年全县林业产值达到28亿元,书写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