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绿网.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绿网在线 >> 绿网要闻 >> 国内国际 >> 浏览文章
“生态”——中国城镇化发展离不开的关键词
时间: 2016年11月16日 来源:新华网 作者: 未知
 

 

    中国绿网讯  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达56.1%,但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交通拥堵、污染等“城市病”,改善生态环境、打造“生态城市”,已成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那么,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现状究竟如何?怎样让生态城市更“健康”?从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6)》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生态城市,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从1978年开始,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数量从1978年的193个,增加到现在的653个,其中地级及以上城市从98个,增加到了288个。目前,我国80%以上的经济总量产生于城市,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86%的消费在城市。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开始进行生态市建设不同层面的探索。所谓“生态城市”,旨在依照生态文明理念,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源、信息高效利用,文化、技术景观高度融合的新型城市。通常理解的生态城市具有和谐性、高效性、持续性、均衡性和区域性五个主要特征。换挡降速、提质增效,是当前我国经济的新常态,经济新常态也将带来城镇化的新常态。经济新常态是把发展速度适当调整以后务实迈向结构优化、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强的一种运行状态,这种状态为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必要条件。

相关数据显示,处于生态基础条件较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长三角、珠三角等生态盈余城市区,环渤海湾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的部分城市,都在生态健康状况方面表现较好。生态健康状况良好的城市,普遍会采取加强环境绿化、保护水资源、保持生物多样性、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做好城市污水处理以及加强生态意识教育、普及法律法规、增加城市维护建设资金等方式,通过生态环境、生态经济以及生态社会建设,加强生态城市的建设。世界上很多国家也都在对生态城市的理论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目前,新西兰、巴西、澳大利亚、新加坡及欧盟的一些国家都已成功地进行了生态城市建设。这些生态城市,从土地利用模式、交通运输方式、社区管理模式、城市空间绿化等方面,为世界其他国家的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范例。

对比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我们也许能更清楚地看到差距和努力的方向。生态城市的建设之路任重道远,随着“绿色发展”、“智慧城市”等理念的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生态、健康发展,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最新更新  
文章排行  
魅力章丘的“地标” 农
彩椒
产品订购
风电成为山东第三大电
莱山加快郝家庄旧村改
帐篷酒店的诱惑:和袋
财政收入增速止落回升
十八大15次提“生态文
南京黑作坊洋垃圾产塑
莫言:奖金买房子是玩笑
 
关于我们 | 合作支持 | 法律声明 | 免责声明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绿网在线(原中国绿网):中国绿色生态发展的综合展示平台,是中国与全球绿色生态发展的交流窗口,也是国内国际首家“传播绿色发展与多行业互动的综合交互型”网络媒介。本网所有编载、转载、摘录的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的观点,仅用于促进绿色发展与生态和谐的传播交流、信息互动,促进国内国际绿色生态的正能量发展和参考学习;本网所涉及内容,如侵犯了您的版权和隐私,请及时地联系我们删除!本网顾问律师:张学军 韦福田。 (鲁ICP备13003038号)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者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