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刚刚闭幕,我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正式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被清晰标刻在未来的蓝图坐标上。重农固本,本固邦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北京“三农”作为固本之基、发展之要,承担起改革的定盘星和压舱石作用,自觉服务于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全新定位,并在变革中实现了转型升级,呈现出全新的特点。近日,记者深入北京城郊,调研了解首都“三农”新变化、新特点、新发展。
突围——疏解非首都功能。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清理腾退低端产业,向外寻求资源支撑,打赢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的农业供给侧改革战役。首都聚集着大量优质资源,这些资源不仅是北京的,也是全国的。如何发挥辐射功能,进而带动环渤海地区和北方腹地发展?突围前,北京也曾“大城市病”缠身,非首都功能众多。如何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疏解非首都功能成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发”。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安顺说,必须统筹把握、合理安排疏解工作重点、步骤、时序,坚持改革创新,努力破除深层次矛盾问题,确保非首都功能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当前阶段,北京‘三农’工作应当在疏解非首都功能中抢抓机遇。”副市长林克庆说,北京郊区农村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和支撑,有承接首都优质资源的条件和空间,要抓住这个重大发展机遇,促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发展。
对北京“三农”而言,疏解非首都功能,其实质是一场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役,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清理腾退不符合首都定位的农村产业项目,淘汰高资源消耗、高污染的农业落后产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构建高精尖的农业产业结构。“低端要拆,高端要建,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农村,需要在清退疏解中实现‘腾笼换鸟’,让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市委农工委书记、市农委主任孙文锴说。
说起协同,北京农业早在12年前就开始“吃螃蟹”。2004年至今,京承农业战略合作座谈会已举办六届。借津冀之力,北京发展“两端在内、中间在外”产业服务模式,形成京张、京承两翼蔬菜基地,安全蔬菜外埠生产示范基地达到1900亩。“河北菜”如今超过“山东菜”,成为北京市民的餐桌首选。协调发展中,首都农业也拓展了自身空间。按照“做精畜牧业”要求,北京优化畜牧产业布局,许多龙头企业在外埠建设基地,引导产业向周边转移。有“京郊养猪第一村”美誉的顺义区北郎中村,通过设立外埠基地打开了种猪养殖的地理空间瓶颈,目前已与内蒙古敖汉旗签署了意向型协议,今年将把在京郊的四家种猪场全部外迁。全市畜牧业外埠基地已达到57个,通过高标准建设,实现了产业疏解和畜产品安全供应的有机结合。
农业——瞄准“高精尖”。发挥科技优势,用创新驱动都市现代农业引擎,在全国率先提出“调转节”并深入推进,打造高端高效高辐射的朝阳产业。异曲同工之妙!科技资源全国领先、高端人群集聚、政策支持强劲、市场潜力巨大,得天独厚的优势让农业发展新理念、改革新举措在北京迅速找到生根发芽的土壤。“如今北京农业已过了追求产量和数量的阶段,依靠科技创新驱动,让农业瞄准‘高精尖’成为可能。”市委农工委副书记刘福志说。在北京,农业的辐射作用还在于,它吸引一批有学历、有能力,懂市场、懂品牌的“新农人”加入,构成了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靓丽风景线。同样作为女博士的段然,将她钟爱的芽菜种到了“工厂”里,从种到收,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所有自然要素都可精确控制,她种出的菜甚至获得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农业作为魅力产业,在北京吸引着越来越多8090后“加盟”,成为高级产业工人。网名“孔二愣子”的孔博,在北京理工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密云卖特色农产品;几年来,他的“密农人家”以鲜取胜、抢占先机,从小小“夫妻店”发展到淘宝华北地区农产品类的销量冠军,三年复合增长超过100%。
农村——拓展“战略腹地”。在“北京最美的乡村”之一的蔡家洼村,记者看到,占地5000亩的现代农业园区萌发葱绿,不仅有400亩现代观光工业园区、2000亩“玫瑰情园”,还有红酒庄园和北欧风情小镇,这个有800多户人家、2600多口人的村子尽显现代与时尚。“农民不种地,进厂当工人;村里没有田,观光厂房建;农居不再矮,高楼林立环;生活不出村,科教文卫全。”村干部喜欢用这样一首打油诗介绍村子。五六月花开时,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景观花海,共同交织出一幅浪漫的乡村画卷。在北京,像蔡家洼这样的“最美乡村”遍布京郊,散发出璀璨星光。十年前开始,北京市委农工委、市农委就组织开展寻找“北京最美的乡村”宣传评选活动,到现在已评选出93个村庄。“最土”的农业竟开了“选美”先河。北京山区面积超过一半,发展“沟域经济”是问题倒逼所致,更是北京首创。不夜谷、神泉峡、四季花海、古北水镇……这些特色各异的山沟沟像一块块强大的磁石,吸引城里人前来“洗肺”“醒脑”。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北京各沟域构筑绿色循环、产业融合、特色富民、高端高效的产业体系。昔日“人见人愁”的穷山沟,变成了“人见人爱”的生态谷,成了城市居民的“大氧吧”、山区农民的“聚宝盆”。
百里山水画廊沟域覆盖延庆千家店镇全境,以优美的环境成为北京市自驾游最佳线路之首。千家店对黑河和白河沿岸60公里精心布局,打造古家山寨、滴水壶、乌龙峡谷、龙王庙等12个满足游人“吃往行游乐购”的功能节点,点联缀成线,构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休闲旅游圈。绿色是农业的固有属性。京郊农村广大地区发挥生态屏障作用,在治理首都大城市病、改善大气污染、承接首都功能疏解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农民——共享“改革红利”。随着改革深入推进,北京近郊农民收入这几年是坐着“火箭”往上涨。从全国统计口径看,北京没有贫困人口,但是与自己比,在远郊山区,还有645个村、23.33万户村民的收入与全市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低收入农户增收问题,提出“确保低收入农户同步实现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十二五”时期,全市低收入农户增收步伐明显加快,五年内低收入农户增收速度均高于全市农民水平。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今年是国家“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于经济社会全局意义重大,经过转型升级的北京“新三农”,必将在这一国家战略中厚植发展基础,展现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