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最大、开放度最高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经贸已经成为了全国商业的风向标。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上海如何开启新模式,如何构建一个大平台,如何用全球化的视野进行一场经贸创新发展?
记者日前从上海商务委获悉:上海商业正在开启一些新模式和新思维,将以更丰富的商品、更有竞争力的商品价格、更人性化的服务和体验,努力把上海打造成为与纽约、巴黎、伦敦、东京等城市齐名的世界级消费城市。目前,上海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贸易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今年1-10月,上海与“一带一路”贸易额726亿美元,占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的五分之一,上海对东南亚、南亚地区的进出口依然实现增长。与此同时,上海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更是井喷式增长,达到92亿美元,大幅增长24.8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贸易往来已成为上海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新动力。
今年以来,上海已经与新加坡、捷克、土耳其、阿联酋等沿线国家经贸部门或节点城市签署了经贸合作备忘录,在贸易、金融、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落实了一批重大项目。未来,上海还将与更多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加强在市场、商品、投资、科技、商贸信息、自由贸易园区等各领域交流合作。上海将探索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贸易促进平台,进一步扩大与沿线国家的贸易规模。持续鼓励上海企业与沿线国家互办经贸展会,开展商务洽谈、贸易对接会等活动,在沿线枢纽和节点城市建立营销渠道、仓储物流基地、分拨中心等网络,推动建设一批线上线下联动的“一带一路”国家进口商品展示和交易中心。同时,以亚太示范电子口岸建设为契机,加快推动沿线重要口岸的互联互通,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另外,上海将针对沿线国家的市场需求,推动上海有竞争力的企业,围绕电力、通信、汽车、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通过成套设备出口、投资、收购等经贸合作区等方式,促进设备、技术、标准和服务等一体化走出去。
上海丰富多彩的会商旅文体活动,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大量客流。2014年,上海展会总面积达1240万平方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303.49亿元; 接待国内游客数达2.68亿人次; 举办各类演出33910场; 举办全国级以上赛事129次,各级各类群众体育竞赛3810场,上海正在打造国际消费城市、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国际文化大都市和全球著名体育城市。上海不仅仅是商业活动平台,更是商业、会展、旅游、文化、体育等多种产业的联动舞台。如何在满足消费者购买商品、服务等多重需求的基础上,通过视听游赏等多种体验方式,让来沪人群体验上海更多的精彩,如何让跨界联动激发市场更强的活力?今年,市商务委、市旅游局、市文广影视局、市体育局就共同加强会展、商业、旅游、文化、体育事业融合发展(会商旅文体联动)工作共同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各部门将构建“项目共推、客流共享、标准共建、平台互联、主体互动、宣传互通”的联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