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谈及煤炭行业,都离不开一个“黑”字。煤炭本身是不可再生资源,其开采伴随着高浪费、高污染和高能耗,还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这个产业与低碳、绿色经济之间存在着重重矛盾。如何迎接产品结构调整、环境资源约束等诸多挑战,进一步推进从“黑”到“绿”的产业转型发展,促使“高碳时代”向“低碳时代”过渡,这是摆在众多煤炭企业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中煤平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煤平朔”)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由来已久,但真正开始系统破解煤企转型难题、通过延伸两条产业链推动转型跨越发展,还是近几年的事情。2010年,《中煤平朔矿区“十二五”期间建设中央企业循环经济示范区总体规划纲要》的出炉,标志着中煤平朔的绿色转型进入快车道。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秘书长王景福曾表示,山西的煤炭企业能从黑向绿成功转变的事例并不多见,中煤平朔是我见过最为成功的一家,其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不仅使企业实现了质的提升,而且对山西这个煤炭大省以及朔州这个煤炭大市实现资源型省市的转型作出了贡献,并提供了经济支撑。中煤平朔的转型发展不仅仅代表着区域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行业的水平。
深化发展理念推动战略转型。中煤平朔的转型发展,始自市场等多方面的挑战和压力,随着对发展理念认识的不断深化,中煤平朔的转型跨越发展之路豁然开朗。“转型是煤炭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谈到企业永续发展这个议题时,中煤集团党委常委、平朔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伊茂森指出,“当前,煤炭企业的转型发展已迫在眉睫。”中煤平朔出台了《中煤平朔矿区“十二五”期间建设中央企业循环经济示范区总体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5448”工作思路与“11456”发展目标。“5448”工作思路首先是责任、危机、全局、团队、执行“5种意识”,体现的是生存发展危机意识的觉醒,以及对平朔、对中煤、对社会、对国家担当的觉悟,可以有效提升全员的全局意识和执行力。体制、机制、管理、技术“4个创新”,煤炭做精、非煤做强、生态做好、服务做优“4个实现”,本质安全、生产技术、专业化管理、管控能力、人力资源、产业结构、企业形象、职工生活质量“8个提升”,都在中煤平朔同步细化实施,落实到工作的方方面面。
培育“一区两链”催生崭新模式。中煤绿色转型的战略举措不仅对推动能源大省山西省的转型发展意义重大,对整个煤炭行业从“黑”到“绿”的转变也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山西的转型发展看朔州,朔州的转型发展看平朔!”中共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在中煤平朔视察时给予了高度评价。构建支撑力量推动绿色转型。如果说“一区”是基础,“两链”是纵向延伸,那么“五型”就是“一区”这个基础的内涵,“七业”就是“两链”延伸的成果。通过“两链”延伸,中煤平朔全面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构筑煤炭生产、煤矸发电、煤炭冶金、煤化工业、煤链物流、绿色生态、工业旅游七大产业板块,从而成为“七业”协调发展的综合型能源企业。
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曾表示,中煤平朔开采煤炭后又复耕,把生物资源利用了起来,把现代农业搞了起来。另外,中煤平朔延伸煤炭产业,对废品开发利用,搞起了循环发展。这种发展模式是可持续的。
如今的中煤平朔,正在由矿区向园区转变,高碳向低碳转变,单一产业向多产业集群化发展转变,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单纯开发资源向多元化资源综合利用转变。多个转变支撑起了一个绿色转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