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绿网.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绿网在线 >> 绿网要闻 >> 省市亮点 >> 浏览文章
莱芜:四产业联盟带起7亿产值
时间: 2015年04月12日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 记者 于向阳 通讯员 赵冰 郝磊
 

 

    新形势下,如何改造传统的农业产业链?莱芜市成立产业联盟的做法引起了记者兴趣。记者来到莱芜嬴泰有机农业公司。在草莓大棚内,收获末季依然可以看到鲜红的草莓。“原来一个大棚只能种8000,现在立体大棚可以种植20000多株,每个棚收益在30万元左右。”公司经理潘林香告诉记者。在莱芜,13家企业建成了像这样标准的草莓大棚,品种、技术和种植方式都是一样的。2014,莱芜市草莓产业联盟成立,全市30多个草莓种植大户中挑选出来的13个成为联盟首批成员。

  “产业联盟明显比普通的合作社有优势。”莱芜市委农工办副主任狄杰友告诉记者,成员享有统一的种植技术、产品品牌和销售市场,是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雪野镇北峪村的毕思山是草莓产业联盟的成员之一,这个原本种草莓的“门外汉”说,“有事找联盟,遇到问题找专家。联盟指导建了大棚、提供了果苗,统一了育苗、种植等标准规程,品牌在市场上号召力也强。”“成员不是一个人在作战,而是从种、产到销,形成集团军作战,龙头企业也很难做到。”潘林香对此深有体会。

  目前,莱芜市不仅有草莓产业联盟,加上生姜加工业联盟、特色畜禽业联盟和节水灌溉器材产业联盟,全市将区域内的优势农业成立起4个农业产业联盟,去年贡献农业及相关产值7亿元。生姜加工业联盟是莱芜市最早成立的农业产业联盟。莱芜市素有“户均一吨姜”的说法,但是因为户多量大,生姜质量安全体系不完善,精深加工技术水平低,产品市场无序竞争,制约了生姜产业向高端、深层次发展。生姜加工业联盟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并且制定统一的姜产品质量标准和市场标准,促使生姜生产及加工转型升级。产业联盟还是产业平台,对涉农资源形成强大的吸附能力。莱芜借机打造起“莱电万家生活便民工程”,已经在济南发展了20家直销店。

最新更新  
文章排行  
魅力章丘的“地标” 农
彩椒
产品订购
风电成为山东第三大电
莱山加快郝家庄旧村改
帐篷酒店的诱惑:和袋
财政收入增速止落回升
十八大15次提“生态文
南京黑作坊洋垃圾产塑
莫言:奖金买房子是玩笑
 
关于我们 | 合作支持 | 法律声明 | 免责声明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绿网在线(原中国绿网):中国绿色生态发展的综合展示平台,是中国与全球绿色生态发展的交流窗口,也是国内国际首家“传播绿色发展与多行业互动的综合交互型”网络媒介。本网所有编载、转载、摘录的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的观点,仅用于促进绿色发展与生态和谐的传播交流、信息互动,促进国内国际绿色生态的正能量发展和参考学习;本网所涉及内容,如侵犯了您的版权和隐私,请及时地联系我们删除!本网顾问律师:张学军 韦福田。 (鲁ICP备13003038号)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者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