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按照全市改革工作要求,立足长远发展,着力改革创新,成为在全国率先实现就业、养老、医保、服务平台“四个城乡一体化”的城市,为全市城镇化战略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适应城镇化背景下劳动力资源流动、配置的新特点,市人社局针对以往城乡就业扶持政策碎片化、差异化问题,打破城乡区划和身份界限,在全国率先建立起城乡均等的就业政策体系,出台了小额担保贷款、创业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职业介绍补贴等13个配套文件,形成了全新的就业政策体系,使全市城乡居民普遍实现了就业同城待遇,全市每年实际享受政策扶持的人员由5.4万人扩大到约10万人,增长60%以上。针对城镇化背景下劳动力流动性增强的问题,青岛市又出台了全市城乡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制度,打通了城镇职工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间的转移通道,初步形成了“保障随人走”的社会保险转移接续制度,为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更好维护参保人合法权益提拱了保障。
为解决过去城乡医疗待遇差别较大、基金管理难度大等难题,我市在全国率先实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打破城乡界限和制度壁垒,实现了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三险合一”,惠及城乡822万参保人。青岛市人社局努力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把基层服务平台建在群众家门口,基层服务平台覆盖面达到近90%。同时将就业、社保等69项民生服务项目下沉到基层,并且把我市自行研发的自助服务一体机配备到社区,无论是城镇市民还是农村居民都可以在本社区(村)内享受到就近、便捷、高效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