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西兰怀马特市长 Craig Rowley、新西兰经济与发展部长Steven Joyce、新西兰基础产业部长Nathan Goy与伊利董事长潘刚在中新农业展伊利展台前合影
新西兰当地时间11月21日,中新两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务实合作。其中,伊利集团总体投资额达到30亿人民币的乳业项目尤为引人瞩目。其同时覆盖包装,生产、深加工、科研等多个领域,即将成为全球目前最大的一体化乳业基地为伊利大洋洲生产基地揭牌,同时见证了伊利等相关多项合作协议的签署。这是中新两国一揽子合作中首个揭牌的项目。
据悉,作为全球排名前10的乳品企业,伊利集团本次与新西兰的合作受到了新方的格外重视。在中国乳企与新西兰相关机构签订的协议中,伊利集团是唯一一家同时签署两项合作的企业;而除此之外,伊利不仅参与了揭牌和签约两个重磅环节,还受邀参与了中新农业展及欢迎午宴,无论是项目的合作额度,还是参与外事活动的频次,都刷新了多项中新经贸合作上的历史纪录。
伊利集团对外发布的企业公告中透露:新增的投资将主要用于4个单元的建设。这4个单元分别为:生牛乳深加工项目、UHT液态奶项目、奶粉生产及包装项目。其中,生牛乳深加工项目投资额为2亿元,建成后将成为整个新西兰最大的、科技含量最高的生牛乳深加工项目;UHT液态奶项目投入近5亿元,同样系新西兰最大的液态奶项目;而奶粉项目的投资额度最大——伊利将投入13余亿元新建奶粉生产及包装项目。短短2年之内,仅在奶粉及相关领域,伊利在新西兰的投入已超过25亿元。这一点也从侧面证明了新西兰乃至整个大洋洲在伊利战略版图中的重要性。
业内资深专家宋亮分析:新西兰是全球最具成本优势和资源优势的牛奶生产国,也是第一个和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发达国家。而中国的增长趋势及巨大的市场体量则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决定着中国乳企的良好发展趋势。“中澳自贸协定中关税政策的落地,至少要在4-5年之后。况且,澳大利亚的出口关税在10%至15%左右,即使完全取消,新西兰等国的成本优势依然存在。因此,从成本和资源两个角度看,新西兰比同在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拥有更多的优势。深化合作,结成利益共同体,将是中新两国乳业寻求突破共赢的必经途径之一。作为目前中国最大的乳品企业,伊利的布局,则让这一趋势提前明朗化了。”宋亮表示。
“让创新引导需求,用需求刺激创新。”潘刚表示,“在全球乳品行业中,中新两国都拥有不可替代的发展优势。我们要做的,就是加深合作,尽快把各自的发展战略对接起来。短时间看,企业的频繁互动有利于两国乳业结成更好的产业联盟;而长时间看,我们的终极目标,仍然是为消费者带去全球最好、最优质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