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做饭,十里闻香”——— 黄河大米,这一济南传统特色农产品,留在一些“老济南”的记忆里。济南市发展现代农业会议会上披露,今年济南市将逐步恢复10万亩水稻种植,黄河大米或迎“复兴”良机。
“2014年将逐步恢复10万亩水稻种植。”7日,济南市农业局负责人表示,“粮袋子”和“菜篮子”都很重要,除了要重点建设120万亩粮食高产示范区,还要建设济阳、槐荫、历城3个水稻机械化生产示范区,恢复部分区域水稻种植。
黄河大米一直以来是济南农产品的品牌,但近年来生产黄河大米的地区,农民不愿意再种植水稻,原因是他们觉得种植水稻的投入要高于收益,种植成本高导致水稻种植不再受青睐。目前济南稻田种植不足10万亩。稻田“遇冷”,黄河大米的产量也因此减少。此次农业部门提出10万亩水稻种植计划,相关部门也有望出台扶持政策,调动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为济南的“粮袋子”再增添一些分量,更多的市民也有望吃到本地产的黄河大米。
此次恢复种植的10万亩水稻,种植区域也计划在黄河大米产地的“故乡”,如济阳、槐荫、章丘等地。按照每亩地水稻平均产量400公斤计算,如果10万亩水稻稻田“复兴”,每年就可产4000万公斤大米,更多市民可以吃到正宗黄河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