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上午讯,山东大学发布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报告(2013)》(以下简称《蓝区报告》)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报告(2013)》。其中,《蓝区报告》中指出,环渤海三省一市填海造地将纳入土地统一管理框架,实施海岸带综合治理工程。据了解,这也是山东大学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两项重要成果。
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报告由山东大学山东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少安教授和经济研究院李增刚教授任负责人,分为年度常规报告和专题报告,共七章内容。年度报告对2012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主体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产业发展情况、投资、贸易和金融发展情况、人民生活和科技发展情况与上市公司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在专题报告中,值得一提的是,课题组对“环渤海填海造地”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了环渤海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和山东省“三省一市”填海造地的状况,分析了填海造地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包括海洋环境污染加剧、港湾淤积速度加快、生物多样性降低、海岸遭到侵蚀、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增加、滨海景观特色消失,总结了荷兰、日本和韩国填海造地的经验、教训与应对措施,提出了针对环渤海三省一市填海造地的应对措施:三省一市共同发布《环渤海宣言》;启动《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08—2020)》中期评估;加强填海造地的事前综合评价和全程监管;将填海所获土地纳入土地统一管理框架;实施海岸带综合治理工程。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报告围绕新型工业化、循环经济这一主题,对去年该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运行、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城镇化发展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区域之间与区域内部的竞争加剧”等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报告还围绕低碳经济背景下的黄三角工业化战略调整、黄三角城镇化和组群发展、四大港区建设、循环经济和环境等方面,研究了存在的问题,指出了进一步发展的思路和对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