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俄罗斯旅游年”闭幕式11月16日在上海东方体育中心体育馆隆重举行。中国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俄罗斯联邦文化部部长梅金斯基出席闭幕式并致辞。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布小林出席闭幕式并发言表示,旅游开发一定要把握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潮流,抓住机遇,建立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特色的旅游品牌。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这将为服务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国务院出台的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要求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我们认真分析研究了自治区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条件和优势,认为我们完全有条件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关键是解放思想、完善思路、优化环境。为此,我们着力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强调旅游资源同矿产资源一样,也是重要的资源,旅游业是典型的富民产业,是地区软实力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要求各地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对待。
对旅游开发建设,首先加强规划指导,本着规划在先、论证在先、保护在先的原则,组织制定了比较完善的旅游规划体系。其次,坚持高标准,提出旅游开发一定要把握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潮流,善于在比较分析中发现自身优势,根据资源特点来设计旅游景区、景点和线路,完善配套设施,安排旅游内容。特别强调要注重旅游与文化的结合,旅游产品要有特色、突出惟一性,旅游景点要有文化内涵,旅游景区要出精品。同时,提出旅游产业要崇尚绿色,尊重自然规律,充分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选择合理的开发模式,防止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2008年以来,先后开发重点旅游景区70多个,成功创建4A级以上旅游景区29家,推出了一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特色的旅游品牌。
第三,内蒙古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同样为发展秋冬季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我们创新思路,把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潜在的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秋冬季旅游。通过积极开发、宣传推介秋冬季旅游产品,目前秋冬季的骆驼节、胡杨节、摄影节、那达慕、冬捕节、滑雪节等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影响越来越大,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也均衡了旅游人力资源,有效减少了旅游资源的闲置。
第四,积极拓展旅游市场。我们与沿黄河其他八个省区共同签订了旅游联盟协议,与西部十二省区市、东北三省分别签署了区域旅游合作协议,与俄蒙毗邻地区共同策划开发了“茶叶之路”国际旅游线路,组织盟市和部门积极参加国家组织的国际旅游宣传促销活动。通过这样一些活动,内蒙古旅游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2008-2011年,全区累计接待游客人数1.7亿多人次,旅游总收入由469亿元增加至890亿元,年均增长23%。今年1-9月,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43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680亿元,同比增长31%,旅游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发展活力。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内蒙古旅游业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将按照党的十八大要求,倍加珍惜机遇,努力推动旅游业再上新台阶,为自治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声明:本站转载文章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交流与学习。如转载的内容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